工匠精神是千百年來工匠在勞動實踐中展現出來的風采和神韻,體現了技術尖兵的優秀品質。工匠精神承載着職業精神的核心價值,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統領意義。通過對一線從業者的深度訪談,從他們質樸的話語中提取關鍵成分,發現工匠精神的實質可以用三句話加以完整描述。
第一,我隻做這一件事。我們内心尊敬的匠人,他們一生都隻做一件事,這件事是他的興趣所在,就像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。當然工匠精神的表現不止于此,還有更多的人表現在“幹一行愛一行”,在共和國的建設中,曾有無數的勞動者就像是螺絲釘,祖國需要在哪裡,就把自己釘在哪裡。除此之外,工匠精神還有當下的意義,即隻做當下這件事,不分心,不受外來幹擾。由此可見,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義是專注,即專注于要做的事,無論這件事是他自己喜歡的、追求的,或是外部要求的、組織需要的,做的時候就不分心,全力以赴。
第二,我要把它做得越來越好。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是一種态度,表明對自己承擔事務的負責,它更是一種“向好”的思維,背後是反思的習慣,即通過反思不斷做出行動的改進。我們發現,那些有反思習慣的人往往有自己内心的“要求”,他做事的标準總是高于他人,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标準,正是這樣的标準引導着做事的結果不斷“向好”。因此工匠精神的第二要義是精進,即在原來的基礎上做得更好,有了這種精神,即便是起點低、水平差,輸出的結果也會不斷“優化”,由不完美走向完美。
第三,我樂在其中。那些真正的工匠與一般人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征,他們工作樂在其中。這種樂有幾個層次的成分,首先是一種“參與其中的樂”,隻要做這件事,他就是快樂的;其次是一種“獲得成就的樂”,當作品完成,達到自己内心要求時體驗到的滿足;再其次是一種“自我成長的樂”,通過自己的努力,服務他人的能力不斷提升,為人處世達到了新境界,如此等等。因此,工匠精神的第三個要義是樂業,不論做什麼,都積極體驗其中的樂趣,并通過主動賦予意義,獲得工作動力的輸入,成為一個有自我工作動機的人。
工匠精神的實質是專注、精進、樂業,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應當充分體現這種“精神實質”的滲透和培養,從已有的實踐經驗看,關鍵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。
一是聚焦學生的精力。職業院校的學生有着無限的精力,正是學習進步的最好時光,但是他們投入學習的精力還明顯不足。職業教育德育與管理的首要任務是,要引導學生把精力聚焦到學習這件事上來,可行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,從職業規劃出發,細化到計劃與任務,保證學習投入的時間;從做事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專注心,無論是知識的學習、技能的訓練還是身體的鍛煉,都是學習生活當中的“事”,專注就是做好當下的這一件“事”,以培養他們的專注之心。
二是培養精進的思維。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精進品質最好的載體是項目,因為項目化的教學有明确“作品”輸出,可以幫助學習者進行“可視化”的改進。這當中有幾個關鍵點,首先是向好的思維,即沒有最好隻有更好,引導學生學會與自己的過去相比較;其次是反思的習慣,從自己的作品中發現問題,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發現經驗,通過改進持續提升作品的品質;再其次是内在的标準,鼓勵學生提升自我的内在标準,當這種内在的标準高于他人的時候,學生的精進思維就得以形成,這時學生不需要外部約束,就會主動地、内在地控制産品與服務的質量。
三是提供愉悅的體驗。做事的動機來自于趣味和意義,對于職業教育而言,如何提升學習的趣味與意義是一個需要重點研究的領域。正面評價起着關鍵性的作用,在教育教學當中,要充分肯定學生以及學生的作品,輸入正面的反饋,如此學生才有信心輸出作品;體驗是主體性的體現,職業院校的教學當中,尤其要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,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取學生的“體驗”,分析愉悅體驗的來源,并作為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;在此基礎上,引導學生尋找價值與意義,當學生的産品或服務得到他人認可時,學生即可獲得意義認知,這種意義認知一點點固化下來,就會成為學生職業成長的動力。
總而言之,職業院校要以“做事”為邏輯來構建教育教學的目标與内容,在“做事”的過程中,完整持續地培養學生的專注之心、精進之心、樂業之心。如此,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,職業教育的功能價值能得到更好的發揮,就能培養出越來越多社會真正需要的建設人才。
(作者:朱孝平系浙江省特級教師、金華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)